——记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潘秀芬
“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中国好人”“敬业爱岗好人”……潘秀芬身上有很多荣誉,但她介绍自己总是一句话:从1992年至今一直在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这是她写在工作简历上的一句话,一写就是27年,今后也会一直这么写下去。
时光倒退到1992年,大学毕业的潘秀芬来到农技推广站,一个年轻姑娘和农业打交道,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认为她待不了几天就得走,可她却像模像样地干了起来。“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学所学专业也是农业方面,毕业了就该来这种地方工作。”潘秀芬说。她把自己比作“编外农民”,将田间地头视为自己的办公桌。
潘秀芬扎根基层,向农民推广新品种、传授新技术,手把手教他们。村民有啥种植上的难题、疑惑,她帮着寻求解决办法。她的家里有很多农业知识方面的书籍,有空时就翻翻看,她总说,学无止境,搞农业更是如此,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才能真正地帮到农民。
做农技工作辛苦,一年四季长年下乡,夏天顶烈日,冬季冒严寒,行走在田间,皮肤晒黑了,鞋子上、衣服上时常沾着泥土。这份辛苦,对女同志更是不言而喻。潘秀芬克服女同志的诸多不便,长期坚持到基层,到生产一线,搞宣传培训、田间调查,进行技术指导、试验示范、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测产、取样等工作。一年中得有200天在地里忙碌,辗转于各个乡村,行走在广袤田野,驻足于田间地头。
潘秀芬常跟同事们自嘲:“我们远看像是逃难的,再看像是要饭的,走近看原来是农技推广站的。”笑话背后是艰辛,更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这些年来,各地农村留下了她的身影,她在吴桥的小麦田中调查,在海兴的棉花地里指导,在任丘的玉米地里测产,在献县的中药材园调研……农作物遭遇自然灾害时,她都是第一时间到受灾一线进行情况摸底,提出救灾减灾技术措施。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潘秀芬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她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员,要坚定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一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力量。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大爱绘人生,躬耕写春秋。扎根基层27载,潘秀芬足迹遍布18个县(市、区)的167个乡镇。田间地头留下她深深的脚印;寒来暑往,示范田里有她忙碌的身影。看到麦浪滚滚,丰收在望,她说话带笑;看到棉田有虫害,她心急如焚。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她觉得对她工作最大的褒奖,就是丰收后农民脸上的笑容。
27载耕耘路,潘秀芬不是农民,但她比一般农民更了解农业;不是农民,但她比一般农民对土地更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