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干、有钱挣、有乐享……回顾走过的2023,河北人被暖意包裹,这份幸福有账本为证——前三季度,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3元,同比增长6.4%,25.7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截至11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8.93万人。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不断增进的民生福祉。就业、住房、养老、托幼……桩桩件件聚焦百姓关切,凸显民生关怀,勾勒出河北人的幸福底色。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8.93万
“这次来参赛,不仅得到了评委的指导,还认识了很多同行业的伙伴,收获可多了!”日前,由河北、北京、天津三地人社部门主办的京津冀创新创业大赛在雄安新区举行,前来参赛的保定视云科技有限公司ceo杨瑞凭借万伏高压特种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不仅斩获了桂冠,还收到了中肯的建议,创业项目中的三种产品已经规模化推广。
创业是就业之源,为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河北通过实施“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17.36万人,新入驻创业载体的创业项目3600多个,组织创业培训班450多次,帮助创业企业招聘18.58万人。
此外,河北还拿出真金白银助力稳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4亿元、就业补助专项资金25.78亿元、投放“人社惠农贷”12.2万笔310.35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年来,河北围绕“扩、促、兜”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积极开展公共服务“六进”校园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51.95万名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行动、薪暖农民工行动等,促进1252.96万名农民工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促进1.9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硬招实招,让民生之本得以不断夯实。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8.93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4%。
25.7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现在每天回到小区,从‘面儿’到‘里儿’,都跟‘搬新家’一样,特别高兴。”邯郸市丛台区仁达嘉苑小区改造后,在这里住了10多年的徐秀英别提多满意了。
仁达嘉苑小区建成20年了,小区停车位少、网线杂乱、打球没有场地等问题一度困扰着这里的住户。纳入改造计划后,改造啥、咋改造,都提前征求了居民的意见。更新楼顶防水、铺设雨污分流管网、规划停车位、建造集中充电车棚……每一项都改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2023年,河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行“一小区一方案”或“若干相邻小区一方案”模式,根据80%以上居民意见确定改造方案,改造小区满意度达到80%以上方可组织竣工验收,重点改造水、电、气、热、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配建居民最急需的养老、托育、助餐、停车、体育健身等各类设施,注重“内外兼修”,提质增效。
截至9月底,河北年度计划1816个城镇老旧小区全部提前完成改造,25.7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建成7000余张家庭养老床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银发族”如何安度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这是当下很多家庭都要面临的选择。
石家庄市柏林南区的85岁老人刘小风就选择了居家养老,可让她女儿发愁的是,重度失能的母亲,身边离不开人,尤其是担心翻身的时候把老人摔下床。听说社区可以申请家庭养老床位,她女儿就试着填了个申请表,很快,养老机构就把专业的护理床给装上了。
这“床”可不简单,它是一整套的“养、医、护”智慧服务体系,专业的护理床可以升降,方便老人吃饭;防止褥疮的充气床垫可以减少翻身次数;配备智能生命体征监测带,24小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还能一键呼叫洗澡、送餐等服务,让居家养老变得轻松起来。
这样的暖心服务得益于河北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促进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
目前,河北累计建成7000余张家庭养老床位;对7.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建成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20个、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4885个;通过设立养老助餐点、探索“流动型”助餐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为老助餐服务,城镇社区助餐服务覆盖率超过60%,50%以上乡镇建成各具特色的农村孝老食堂……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处处可及。
除了“一老”,“一小”也是民生保障的重点。河北连续3年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工程或民生实事,今年把托育机构示范创建工程列入20项民生工程清单。截至2023年10月底,河北已制发《河北省托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完成300家标准化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工作并通过市、县自评和省级复核评估,受益托位13171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河北各地各部门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补短板、增保障,桩桩件件惠及民生,温暖民心。(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张晓明 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