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沧州讯(记者董传辉 通讯员周金良)“现在不再躺着吃救济了,靠自己双手有了收入,下一步打算翻盖一下住房,给儿子取一房媳妇……”谈起未来,赵毛陶镇汤龙洼村民刘秀俊信心满满。
刘秀俊丈夫有病在身多年,因病致贫。2017年4月,驻村工作队与海兴县妍茗服装厂取得联系,多次协调,安排刘秀俊进厂上班。现在,刘秀俊每月能有2000元-3000元的固定收入,凭自己的双手努力挣钱,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一个样儿。这是海兴县通过就地务工吸纳推进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通过小微产业从业、公益岗位安置、就地务工吸纳、个人创业发展、劳务输出转移等渠道加大就业帮扶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我县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实现稳定脱贫。”海兴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陈景昭介绍说。
近年来,海兴县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增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自身造血”功能,让更多贫困人口通过就业长见识、增技能、提收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县建档立卡的3346户中,安置就业2500余人,户占比76.69%以上。
对于有技术专长、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海兴县在信息、培训、资金等方面积极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鼓励和帮助他们就地务工、外出务工和个人创业。利用紧靠黄骅大港的区位优势,组织贫困群众到港口企业打工,早上走、晚上回,非常便利。现在,全县就地务工转移建档立卡劳动力达1100余人,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薪金,实现了就业脱贫的心愿。针对在未脱贫的人口中,更多的是病残孤老群体,该县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这部分贫困人群就业。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实施,人社局、城管局协调保洁公司对村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保洁工作的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进行优先安置,先后安置贫困人员44人,保洁人员月工资700元,挂桶工1500元。立足一些村庄有织网、绣花、扎花、织袜等传统手工业,海兴县委、县政府谋划确定了支持帮助当地微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发展壮大,带动广大贫困户从事传统产业的工作思路。目前从事编织业的贫困家庭妇女达2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