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特色产业

盐碱地上绘新景-kok全站登录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9-10-16 17:41:51
分享:

  最近几天,位于黄骅市李子札村的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处是一派忙碌场景。社员们除了忙着地里的播种、管护,还抓紧整理即将在沧州市第二届农业招商推介会展出的农副产品。作为黄骅市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主打的旱碱麦、秋葵、大根、谷子、笨鸡蛋等农副产品,将通过这个平台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也进一步叫响优质农副产品品牌。

  张志清是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李子札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这几天他一直忙碌着布展,在他看来,这也是合作社发展历程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合作社成立4年来已逐渐步入正轨,参加市级层面的农业招商推介活动,既能展示合作社的发展新气象,又能交流种植、养殖经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李子札村地处黄骅南部,自古靠天吃饭,又饱受盐碱地的困扰,庄稼产量低,农业发展不景气。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不安分”的李子札人,找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车”配件的新路子,不仅鼓起了腰包,而且在全国叫响了名号。在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中,李子札村依托五金产业,各项事业走在全市前列,还成了“全国文明村”。

  “土里刨不出金疙瘩,村里人就把目光锁定到搞企业上,虽说家家户户富了起来,可一部分土地却被撂荒,光长草不长粮食,看着心里疼得慌。”张志清说,随着这几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盐碱地里结出富裕果。

  经过前期调研和集体商议,依托合作社搞规模化种植,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村民的普遍共识。2016年,借着元宵节的喜庆气氛,村“两委”正式向村民宣布:创办黄骅首家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和村民分别以集体土地和个人土地入股,采取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其中收益的80%用于分红,20%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

  “户户有股权,人人当股东,不用种田每年也有分红。”村“两委”的决定正称村民心意,第二天,村委会前就排起长龙。一上午时间,超九成的村民在入股协议书上摁下红手印儿。就这样,4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至合作社经营,各家各户留出的田间小路平整后也能用于种植,总计流转面积超5000亩。

  时间不长,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为全市最早由村“两委”领办的合作社之一。一直为这事奔波的张志清被大伙儿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万事俱备,可合作社的先手棋下在哪里才最合适?这不仅关系到村“两委”和合作社的威信,更关系到全村1600多名村民的收益。

  “咱们这有着十几年种植大根的传统,但由于种植分散、不成规模,企业订单量逐年下滑。既然咱是规模化种植,成方连片就是咱的优势,我觉得咱可以试着种植大根。”在张志清的建议下,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合作社当年秋天试种了900亩大根,刚到了收获季节,就有出口企业赶来“包圆”,每亩收益近千元。不仅大根一炮走红,就连当年种植的百亩秋葵也喜获丰收,打入北京新发地等京津市场。

  除了试种大根、秋葵,合作社还集中30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第一年种植没经验,受土地不平整、地类不同、基础设施差等原因影响,大田作物长势一般。”张志清说,甚至当时有村民戏谑称:“哪块庄稼长势不好,哪块就是合作社种的。”

  迎着困难出发,合作社抓紧时间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深耕和土壤改良,并对农田沿线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最为关键的是,合作社还与市农科院取得联系,引进了捷麦19新品种,并将小麦水溶肥管理及双垄覆膜玉米种植技术在合作社推广开来,仅每亩地玉米就能增收200多公斤。

  “规模化耕种的优势逐渐显现,不仅小麦、玉米的品质更佳、产量更高,耕作和农资成本也比‘单打独斗’有所下降,每亩地的利润增加近200元。”张志清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种植的旱碱麦已经实现了订单化销售,所有的产品全部由一家种业公司收购,不仅不愁销路,每公斤还高出市场价近两成。就在今年,合作社与蒙牛实现战略合作,每年提供8000吨的青贮饲料。看着合作社的变化,村民间又传出新说辞:“哪块庄稼长势好,哪块才是合作社种的。”不仅如此,如今附近村庄的村民种植农作物,都会事前到李子札村打听,合作社种了什么,大家伙就跟风种什么。甚至有些村民托关系,请合作社帮着一起买化肥、买种子。以大根为例,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面积超万亩。

  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受益者。70多岁的闫秀芬家庭贫困,老伴儿和儿子都瘫痪在床,就靠着婆媳俩人维持生计,从2016年开始,闫秀芬被吸纳进合作社务工,每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要是没有合作社,俺这个家早就散了。”闫秀芬说,靠着在合作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如今,村里有六七十名5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在合作社务工挣薪金。

  看着合作社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张志清的内心又不安稳起来。在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后,他又打出了农产品深加工和休闲农业“两张牌”。

  “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再好,始终利润有限。一公斤大根最高卖不到四毛钱,可经过深加工后,在韩国能卖到10美元。”用张志清的话说,既要自己建酱菜厂、面粉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又要善于“借鸡下蛋”,通过与其他加工企业合作推出深加工产品。

  走进合作社的仓储中心,秋葵粉、秋葵饮片、秋葵面条、秋葵油等市场上少见的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张志清介绍说,这些都是合作社用自种的秋葵深加工后的产品,虽然目前流通范围还局限在沧州地区,但是颇受客户欢迎,销量一直不错。目前,他们正在尝试大根以及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

  经过几年探索,合作社基本明确了种植方向。但在张志清看来,毗邻黄骅市区和紧邻高速路口的优势,也是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的最大潜力。“我们规划了占地千亩的采摘果园,苹果、枣、桃、杏、山楂、核桃等果树一应俱全,保证每年5月到11月,月月能摘鲜果。”张志清说,合作社还计划利用这些年村里搞“三车”配件的优势,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在林下规划骑行小路,结合村里的水上乐园等景观景点,吸引广大游客到这采摘游玩。

  为了支持合作社发展,今年,省农业农村厅专门拿出1000多万元扶持资金,引导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这也让村“两委”更有信心和干劲。

  “干农业,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从小没有摸过农具的张志清,现在早就成了种田、管田的一把好手。看着墙上的规划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张志清的眼里透着亮光,在他的心里,正有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图在徐徐展开。

关键词:黄骅,种植责任编辑:董肖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