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杂技·沧州

杂技为媒缔结文旅“情缘”-kok全站登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1-05-27 10:04:08
分享:

  今年“五一”小长假,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人气爆棚,精彩的杂技表演、美轮美奂的情景剧“江湖”……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观光游玩。5天时间里,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再次刷新景区接待游客纪录。

  “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作为有着2800多年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历经一代代杂技艺人的传承,吴桥杂技已成为连接中外杂技艺术交流和文化交融的纽带,在推动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续写着新的传奇。

  大运河滋养着独具特色的杂技文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方文化。无论是萌芽阶段还是历代传承、发展壮大,杂技都与脚下这方热土紧密相连。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欢迎的队伍中总有吴桥籍的杂技艺人,因此,周总理欣然称赞:“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呀!”

  吴桥杂技起源于春秋时期,《史记》《汉书》等史籍中记载的古冀州“蚩尤戏”“角抵戏”便是杂技的雏形。从春秋以至汉、唐,杂技逐渐兴盛。1958年,吴桥小马场村曾出土一件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壁画,画中呈现了倒立、转碟等杂技动作,为吴桥杂技的历史传承提供了实物佐证。

  特别是随着大运河的开凿,为了生活,很多吴桥杂技人背起行囊,沿着运河走南闯北,在四海为家中传播着吴桥的杂技文化。“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这首流传至今的杂技“锣歌”,就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生活。

  正是在这样的走南闯北中,吴桥杂技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杂技艺术繁荣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市众多杂技艺人到世界各地演出,带头成立了许多世界闻名的杂技团体,比如孙福有创建的“中华国术马戏团”等,杂技界至今还流传着“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十方杂技,九籍吴桥”的说法。

  可以说,杂技,是让世界了解吴桥、了解沧州的一扇窗口,成为连接中外艺术交流的一条文化纽带。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则是这条纽带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1987年,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成功举办,历经30年的发展,吴桥杂技节已成为世界杂技文化交流的平台,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世界杂坛引人注目,和法国“明日”“未来”杂技艺术节、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并称为世界三大杂技赛场。

  从2007年第十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设立沧州会场开始,杂技节“回家”,沧州的杂技文化迎来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难得契机。2010年,《蹬人空竹》荣获第三十一届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杂技艺术节金奖;2015年,《秦俑魂——独轮车技》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第一名;2019年,《凌云狮秀——流星》在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金狮奖;2021年,《涟漪·扇变》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节目奖……

  虽然硕果累累,但杂技艺术要永葆青春,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就是不断探索创新。

  大型情景杂技史诗剧《江湖》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尝试。它以“四大江湖”巾、汉、粒、抟为主要串线,以吴桥杂技历史为背景,以杂技及其他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段,再现吴桥杂技艺人的人生百态,展示吴桥杂技艺人踏遍世界各地的风采,体现吴桥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传承,成功填补了省内杂技情景剧的空白。

  类似的创新,不胜枚举。中国首部运河题材大型杂技诗剧《一船明月过沧州》,以诗词为依托,融传统杂技艺术、舞蹈、全息投影技术等为一体,以诗性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北方山河锦绣图,让观众于诗境中感受运河之美;今年“五一”期间亮相试演的杂技剧《大运河上》,将多媒体技术与杂技艺术巧妙结合,并融入戏剧、歌舞、武术、器乐等姊妹艺术形式和具有沧州特色的木板大鼓、落子、霸王鞭、舞狮等非遗元素,以小人物、小细节体现“沧州气质”的运河文化和民俗风情,讲述了运河千百年来的沧桑历史及沧州人慷慨侠义的人文精神……

  一部部精品力作,叫好又叫座,既向狮城父老献上一场场杂技艺术的饕餮盛宴,又向世人展现了沧州杂技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

  深耕传承沃土,“杂技之乡”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走进吴桥县罗屯小学,一群孩子正在杂技老师指导下,伴着欢快的音乐练习转毯等杂技动作。

  这是吴桥县开展“杂技进校园”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吴桥各个中小学和幼儿园,孩子们利用校本课程、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杂技基本功练习,已成为常态。

  任何一门技艺,要实现长久兴盛,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土壤为依托。在吴桥,杂技艺术生生不息,杂技艺人层出不穷,这与师带徒、团带班、鼓励开办专业学校、开展杂技进校园、打造杂技专业村等各种形式的技艺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杂技进校园,不仅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让学生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不畏困难、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吴桥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是中小学校园,在吴桥,还发展了15个杂技专业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小院内外,人们习练杂技的场面成为乡村一景。

  基础普及如火如荼,专业杂技教育更是生机盎然。据统计,截至目前,吴桥全县现有杂技学校28家,常年在校学员达1800余人。在省、市大力支持下,吴桥县积极推进“3 2”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通过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成立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杂技艺术学院,打通了杂技职业教育中职到高职的通道,解决杂技学员学历提升问题,为培养高素质、知识型杂技人才奠定基础。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所专业培养杂技人才的中等艺术学校,创建于1985年,30多年来,一批批杂技艺术人才从这里走向各个专业团体。2002年开始,学校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承担为国外培养留学生任务,并招收了第一届非洲留学生;2005年,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把学校列为国家长期培养外国留学生计划项目。学校常务副校长齐志义告诉记者,目前从学校走出去的外国留学生有近400名,就业率达100%,他们成为欧、亚、美、非洲等20多个国家的杂技人才,更成为向国际推介吴桥杂技的桥梁。

  “走出国门的吴桥杂技艺人,足迹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我市仍有400多名杂技艺人侨居海外20多个国家,传承着这一古老民间技艺,受他们的影响,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许多马术节目都带有沧州杂技的表演特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杂技 ”为支点,唱响文旅融合大戏

  文化惠民,文化更要富民。进入新时代,有着2800多年历史渊源的杂技,正成为全市文旅融合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一年一度的旅游发展大会上,杂技文化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内唯一的aaaa级杂技旅游景区、我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区和世界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吴桥杂技大世界自建成以来,年均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5万人,年综合收入约3亿元。在这一成功案例带动下,吴桥以杂技文化为依托,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以特色文化资源吸引项目,以优良发展环境留住项目,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引擎。

  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全域旅游最优服务。围绕杂技文化旅游发展,先后投资5亿元打造京台高速吴桥出口至衡水界段改建工程;投资6395万元打通105国道和运河堤顶路;投资560万元对全长9公里的堤顶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投资500万元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了集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推广等于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让游客实现“一部手机游吴桥”。

  狠抓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积极推进投资1.5亿元的球幕影院、投资3.85亿元的大运河文化展馆区、投资20亿元的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旅游标识、基础设施、节目质量、服务水平、智慧旅游、绿化美化等方面,对杂技大世界、河北线装书博物馆、酒章文创园、运河公园、大运河民俗展馆、杂技大剧院、云瑧金陵杂技酒店等建成项目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加快推进金鼎古籍博物馆、酒章文创园、大运河民俗展馆等创建aaa级景区工作,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吴桥以“杂技 ”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推进“杂技 农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赵家茶棚为中心,辐射东何村、西何村等7个自然村联村共建农村新兴社区,加快大运河、曹洼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旅游专业村和杂技专业村,引导农民把“种农田”变为“种风光”,把“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

  推进“杂技 文化”。把杂技文化、大运河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重点推进孙福有故居、澜阳书院创建aaa级旅游景区等工作,同时发展好“杂技 康养”“杂技 商贸”“杂技 互联网”等新业态。

  千年运河梦,百代杂技缘。伴着运河的水声,杂技与狮城文化同生共融,正阔步走向崭新的未来!(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屈 鹏 通讯员 崔 霞 李朋飞)

关键词:杂技责任编辑:董肖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