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飞地”大棚联动9个村共富-kok全站登录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康学翠
2024-04-26 10:27:38
分享:

  走进位于盐山县边务镇星马村的星瑞源设施蔬菜产业园,16个新建的连体棚整齐排列,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过几天,就要种黄瓜了,村民们正忙着打垄、整地。“将来黄瓜丰收了,也有我们村的一份。”高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高明亮说。

  高龙潭村距离星马村20公里,两个相距这么远的村庄,如何共建蔬菜大棚?边务镇党委书记刘克道出其中的奥秘:“星瑞源设施蔬菜产业园是我们整合土地、资金、交通、水利等打造的‘飞地经济’项目,占地50亩,由9个村投资105万元共同建设,目的是通过强村带弱村,实现‘先富带后富’的平衡共享发展。”

  据了解,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域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等机制,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边务镇是盐山县确定的蔬菜发展重点乡镇。全镇共有40个村庄、耕地8.2万亩,全部为盐碱地。如何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镇党委、政府反复考察调研后,决定依托蔬菜种植经验丰富且有集散市场的村庄,分批次把全镇所有村利用“飞地”流转形式发展设施蔬菜,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一条“支部联合、合作社联营、收益联享”的跨村抱团儿发展新路子。

  作为蔬菜种植大村的星马村,成为边务镇首批“飞地”大棚项目建设的中心。星马村种植冷棚果蔬有近30年的历史,现有冷棚300个,种植黄瓜、西红柿、茄子等10余种蔬菜近千亩,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目前,蔬菜和瓜果品种已形成周年生产,经济效益可观。同时,通过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在天津、济南、黄骅等地形成蔬菜集散小市场。交易旺季时,日销售量达到200吨左右。

  依托星马村的产业和技术优势,打造“飞地经济”项目。消息一出,老庄、小刘马村、郝庄子、高边务、黄龙潭、高龙潭、黄井子、周边务等村纷纷加入,以“飞地”形式在星马村流转土地,每村投资10万元到20万元不等,共同建设星瑞源设施蔬菜产业园。

  “星瑞源合作社提供kok全站登录的技术支持、日常管理、产品销售、大棚日常维护等全程托管服务。收获后,每个村按照投入资金的百分比分红,分别是9.5%到19%不等。”星瑞源合作社负责人王洪章介绍起“飞地”大棚的运营模式。

  “这些年,村里为带动村民增收,一直想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但因缺少懂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一直没有搞起来,现在好了,我们可以跟着产业园好好学学,把果蔬种植发展成村里的一项产业。”高边务村合作社负责人高崇普说,这种“飞地经济”的理念,让他们耳目一新,也带给他们增收的信心。对村民李喜梅来说,最开心的是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由于日常需要接送孩子和照顾老人,李喜梅不能出村打工。这些天,她跟着打垄、整地,按时上班,工资按天结算,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家。“等种上菜了,我天天来这干,又多了个挣钱的门路。”李喜梅高兴地说。

  大棚建好了,第一茬种什么?大家充分考虑气温、地势等因素,最终决定种植黄瓜。王洪章介绍,他们选择的是惠农88品种,“这个品种长势旺,抗病虫害,瓜条、瓜色都好,而且口感也挺好,销路肯定没问题。”他说,预计每亩年收益至少4万元,村集体纯利润每亩地可达2万元。

  “我们还在紧挨星马村的小刘马村流转了50亩土地,接下来继续建大棚,目前已有三个村子表示愿意参与进来。”刘克介绍,他们要陆续将全镇力量薄弱的村党支部组织起来,把发展缓慢的村集体合作社联合起来,逐批推进“党支部联盟”“合作社联建”“强弱联营”的发展计划,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用实际行动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蓝图。(记者 康学翠)

关键词:蔬菜,产业园,盐山县责任编辑:张健
网站地图